苗栗某前塑膠工廠污染攔阻
服務內容:土壤、地下水現地整治技術開發及顧問諮詢
服務說明:承攬該場址整治分包工作之污染攔阻作業
場址類型: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
場址面積:32,431平方公尺
污染物:氯乙烯(0.857 mg/L,42倍)
整治工法:現地化學氧化、緩釋型氧化棒污染攔阻
計畫期程:109年9月-111年8月
場址整治困難處:場址污染源不明確;場址內高污染區尚未開始整治;污染包含第一含水層下方滯水層(25-40m)、第二含水層(40-100 m);污染深度深;地下水流速快。
本公司為承攬本場址整體整治作業中分包之污染攔阻作業,依據場址特性規劃於整治井內放置緩釋型氧化棒(25-100m),避免VC持續往場區外擴散。
本公司於本場址使用之氧化棒乃依據此場址特性,客製化氧化棒(含配方、長度)及氧化棒放置方式,可維持持續擴散時間達3個月。






氧化棒懸掛前,滯水層及第二含水層其VC濃度皆高於地下水管制標準或監測標準。
氧化棒懸掛後12個月,滯水層及第二含水層VC濃度皆已符合地下水管制標準。
工法簡介-化學氧化棒
化學氧化棒係為了克服傳統化學氧化劑傳輸困難,將緩釋技術(Sustained release) 應用於土壤及地下水整治中,藉由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覆化學氧化劑,利用分子擴散作用(Diffusion),使化學氧化劑緩慢釋放於地下水環境中,進而達到延長釋放的效果、控制氧化藥劑於環境中的濃度及增加使用效率等作用,因此可使氧化劑擁有足夠的時間,緩慢且均勻的傳輸至目標污染區域,形成一現地化學透水性反應牆或區域(In- Situ Chemical Oxidative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ISCO-PRB),以被動方式(Passive approach) 注入氧化劑(緩慢釋出化學氧化劑),達到攔截污染物及主動破壞污染物之目的,且化學氧化棒均使用生物可分解材質,無二次污染之疑慮,在土壤、地下水整治應用上,更可處理範圍更大之污染區塊。



(資料來源: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聯盟;Christenson et al., 2012;Kambhu et al.,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