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某前工廠地下水污染整治工程

服務內容:土壤、地下水現地整治技術開發及顧問諮詢

工廠類型:原金屬表面處理業,已歇業

場址類型: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

場址面積:468平方公尺

地下水污染物:

污染濃度:三氯乙烯(1.35mg/L ,高於標準27倍)、順-1,2-二氯乙烯(2.18mg/L,高於標準3倍)

污染面積:三氯乙烯7,000m2

整治工法:現地化學還原生物整治技術、透水性生物反應牆

工程技術:地下水循環系統(污染整治)、雙封塞整治系統(污染攔阻)

學術歷程:現地模場於民國109年至110年為土基會土壤及地下水研究題材

計畫期程:10912迄今

場址整治困難處:場址周界民井抽水致使地下水流向不穩定、污染面積大、土壤質地複雜

場址整治方式:先進行現地模場試驗取得雙封塞灌注參數,提升全場整治時期效率。利用雙封塞灌注井將藥劑增加灌注影響半徑達到完整汙染攔阻效率。透過抽、灌循環系統結合低壓滲透灌注井穩定局部區域流向,短期內達到高整治效率

場地整治設計內容

場地整治成效

雙封塞攔阻牆,操作24個月後。該區域TCE濃度自0.615mg/L(超標12倍),降至ND,成功阻止污染擴散

循環系統啟動14個月,已無觀察到TCE汙染物,污染面積由7,000m2變為0m2

循環系統結合雙封塞灌注將原本需五年整治之場址縮短至二年可觀察顯著成效。

工法簡介-加強式生物整治工法

    生物復育工法是經由管理或自然發生的過程中,以微生物將污染物降解或轉移成較低毒性或無毒性的型態,藉此降低或排除污染物之濃度, 完成整治作業。是一種以自然、環保的處理技術,亦為目前污染整治趨勢。本工法雖需人工添加或植入營養源,惟成本較低且整治時效長。
    而加強式生物整治工法是於現地添加微生物生長所需的基質(如:碳源、營養鹽),進而增加生物復育效益的方法。此法經常應用於處理受含氯有機污染物污染地下水之優先考量的選擇,而其施作方式大致可分以下四種: 

(1)添加具有特定降解污染物能力之微生物至地下水環境中。

(2)添加微生物生長之必需營養源。

(3)添加微生物代謝基質做為電子提供者。

(4)添加電子接受者

(資料來源:和益集團;段、2016)

工法簡介-雙封塞灌注

雙封塞滲透灌注工法(Double Packer Injection) 

    係屬於現地生物整治技術中無抽水注入的系統改進而構成,乃透過人工方式執行藥劑灌注作業。 

雙封塞滲透灌注工法係應用於地質改良灌漿技術,將傳統濾料層改為特殊封孔漿,封隔井體結構,並設定指定深度位置設置注藥點及逆止閥。 

雙封塞注藥點照片
雙封塞注藥效果
    注藥時以雙環塞式注藥設備將藥劑由指定深度之注藥點注射,藥劑注射時外層封孔漿因灌注壓力擠壓出藥劑路徑,此技術可將藥劑以滲透方式導入地層孔隙、裂隙或節理等弱面中,可以不改變地下飽和層結構之情況下,搭配不同的藥劑達到生物或化學工法之污染改善目標。 
    雙封工法進行管內特定深度藥劑灌注, 可依據需求針對不同深度進行整治,其優點包含: 

(1) 適用性廣,適合各種地質材料。 

(2) 可配合多種藥劑至特定深度。 

(3) 依照灌注規劃均勻注入藥劑。 

(4) 可依需求於同一位置重複灌注。